参考文献/References:
[1]张维然,段正良,曾正强,等.1921-2000年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[J].同济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03, 31(6): 743-748.
[2]阎文中. 西安地裂缝与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[J]. 上海地质,2010(1): 32-37.
[3]张蓉.常州市地面沉降分析及对策探讨[J]. 江苏水利,2004(11): 36-39.
[4]张阿根,杨天亮.国际地面沉降研究最新进展综述[J].上海地质,2010, 31(4): 57-63.
[5]阚京梁,罗立红. Processing Modflow模型在预测地面沉降中的应用[J]. 铁道工程学报,2010, 137(2): 27-31.
[6]李红霞,赵新华,迟海燕,等.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的地面沉降预测及分析[J]. 天津大学学报,2009, 42(1): 60-64.
[7]李立伟,宋小军.基于modflow神经网络模型对地面沉降的模拟研究[J].矿产勘查,2011,1(6):569-575.
[8]朱叶飞,于军,武健强,等. D-InSAR与PS-InSAR技术应用于苏州地面沉降监测之比较[J]. 地质学刊,2010, 34(3): 289—294.
[9]朱叶飞,陈火根,张登明,等. 基于PS-InSAR的1995-2000年苏州地面沉降监测[J]. 地球科学进展,2010, 25(4): 428-434.
[10] 何秀凤,仲海蓓,何敏. 基于PS-InSAR和GIS空间分析的南通市区地面沉降监测[J]. 同济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1, 39(1): 129-134.
[11]施春华,骆祖江.江苏松散沉积层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发展趋势[J]. 地质学刊,2010, 34(1): 36-40.
[12]赵文涛,李亮.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机理及防治措施[J].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,2009, 20(1): 89-93.
[13]张落成,陈振光,吴楚材.苏南太湖流域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及其防治对策[J]. 湖泊科学,2003, 15(3): 257-262.